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论我国政治监督体制改革

    黄百炼;

    <正>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加强社会主义监督以形成健全的政治制约机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要对我国现行监督体制进行切实而有效的改革,必须对现行体制的功能及利弊作透彻的研究,以便在改革理论上取得一致的认识。一、关于政治制约机构改革的范围政治制约是政治权力的相互牵制和约束。在实行共和制的国家里,由于国家权力具有赋予性、独立性、强制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它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相应的政治制约系统,形成政治制约机制,以防止滥用权力和发生政治腐败的现象。所谓政治制

    1987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周作翰;

    <正>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未来社会国家的设想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不仅消灭了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也就不需要国家这种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了,即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仍存在的“国家”,不是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国家),而是“非政治国家”,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特征不复存在。实践经验已证明,马克

    1987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无产阶级专政实质新说

    王先胜;

    <正> 历史事实说明,以往对无产阶级专政实质的理论上的错误理解,是导致在实践上践踏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辩明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将对搞好政治体制改革和实现政治民主化、对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暴力统治,对内镇压敌人,对外防御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侵略和颠覆。第二种观点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专政(暴力)与民主的统一;第三种观点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不仅在于暴力,而且主要不在于暴力。第四观点认为,无

    1987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当代西方的经济政策和理论

    申有之;

    <正> 一、现今西方经济政策的根本特点根据最近几年来的事实发展,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表现为高技术、高目标、高利润的“三高政策”。因此,当我们今天来探讨当前西方经济政策时,不能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常态为对象,而应该把着眼点放在那些突出的事实方面。对现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作这种估计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 第一,美国、日本和西德等国,为了争夺世界科技的领先地位,各自提出了开发尖端技术的任务。美国利用它在航天技术方面的优势,企图在“空间时代”即将来临之

    1987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傅立叶的分配思想有合理因素

    孙永芬;

    <正> 傅立叶是十九世纪初期三大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之一。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他为人类设想了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这个社会的基本组织是协作社(他称之为“法郎吉”),即规模不大,职能各异的自给自足团体。其产品按劳动、资本、才能进行比例分配:劳动得六分之三,资本得六分之二,才能得六分之一(《傅立叶选集》第二卷第181页)。过去对于傅立叶的分配思想大多持批判态度。现在看来,这个特殊的分配原则,虽有严重缺陷,但若置之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却不无合理因素,能给人以启迪,值得重新探索。下面是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1987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

    马伯钧;

    <正>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上一直认为,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独有范畴,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是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如果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工资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结论,“就会否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

    1987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评《马克思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尹世杰;

    <正> 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经济理论,还远远不能跟上实践发展的需要。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是为实践服务的。经济理论只有紧密地结合实践,为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它才有生机活力。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理论研究推向前进。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贤昌著《马克思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一书,就是力图在这方面有所贡献的一种新的尝试。马克思经济理论是科学,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死记硬背某些词句就能理解和应用,而是要融会贯通其精神实质才能用以指导

    1987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认识新定义

    刘湘溶;

    <正> 1、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如何定义认识是直接关涉到认识论研究对象的问题。如何定义认识?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出版发行的有关文献中,我们可以见到两种关于认识的定义,定义一: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是关于认识的经典定义,这一定义至少有两大缺陷,第一,它只顾及了认识的结果,而没有揭示认识的过程,第二,它抓住了认识的反映性,但对反映性的理解却是片面的,固然,认识的结果即知识或知识的体系——理论、学说等,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含着外部客观世界的信息,但是认识结果又不仅仅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

    1987年01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全国毛泽东思想学术讨论会简讯

    湘灵;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等十二个单位联合发起,“全国毛泽东思想讨论会”于最近在长沙召开。对下列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关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坚持毛泽东科学思想体系问题;毛泽东思想在建国以后继续发展的分期问题;如何看待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发展问题;目前对于毛泽东思想是以坚持为主,还是发展为主的问题;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双

    1987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释能动性

    赵又春;

    <正> 关于能动性概念的一般含义,哲学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近年来虽有专文论述,可我又不同意作者们的观点。下面谈谈我的意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需要能动性概念能动性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多为activity(俄语为деятельиость),释义为活动,把它作为哲学概念,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就用以标示那为自我、思维、绝对精神所独具,而为物质的东西所不能有的独立自主性和自由创造性。这时就译作能动性。意识,或者精神,作为整体,其独立自主性当然是对物质而

    1987年01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 ]
  • 认识系统的结构与过程

    陈金美;

    <正>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既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层次的体系,又是一个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的动态过程。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认识也是一个系统,它既有着自己的发展过程,又有着自己的结构层次。传统的认识论体系在阐述认识系统时,只讲到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即从感性认识阶段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很不够的。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对认识系统有必要作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考察。

    1987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论历史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周穗明;翁寒松;

    <正> 马克思的主客体概念作为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哲学范畴,首先是对黑格尔主客体理论的批判继承。黑格尔第一次从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高度阐发了他的主体客体理论。关于实践,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的相互联系的学说,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中心思想。黑格尔关于绝对理念自我认识运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即存在与意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集中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统一的特点。黑格尔关于主客体理论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相统一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实体即主

    1987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价值认识在实践中的作用

    肖振远;范学德;

    <正> 价值,这个在我国曾被长期忽视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哲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价值认识与事实认识不同,实践中必然有价值认识的指导。价值认识必然具有不同于事实认识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是什么?应该进一步给以说明。而迄今为止,我们关于认识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说明,往往只局限于事实认识,价值认识的作用被忽视了。实际上,只有正确说明价值认识的作用,才能完整地说明认识在实践中的作用,才能全面理解主体的能动性。不仅如此,在四化建设和体制改革

    1987年01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略论矛盾学说的精髓

    刘伏海;

    <正>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这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来的。我国哲学界有的同志在阐发这个问题时,往往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这对范畴仅仅看成是一般与个别范畴的简单重复。我认为,这是两对不同的范畴,不论从性质、内容,或从作用上说,前一对范畴比后一对范畴更为丰富和宽广。因为一般与个别范畴主要揭示“属”与“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范畴则揭示事物矛盾系统的纵横层次之间的网络关系,揭示事物矛盾发展的趋势,因此,它在矛盾学说中占有精髓地位。如果说,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范畴仅是一

    1987年01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论审美理想

    谭容培;

    <正> 审美理想最集中地体现了审美和艺术创作的主体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但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故其内含及规定性至今仍是不甚清楚的。审美理想反映个体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及其对未来的探索、憧景、向往和追求,是指处于特定历史社会关系中的审美个体在概括系列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美关系进行情感评价、理智选择和扬弃、改造而得出的新的审美关系及其审美形象的系统的主观构想。这是对符合理想目标的未来生活图景的驰骋想象和创造性的形象描绘。审美个体

    1987年01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文学鉴赏与人性复归——与刘再复同志商榷

    樊篱;

    <正> 刘再复同志在《论文学的主体性》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主体性,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这对于当前文艺理论的建设和文艺创作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文章在企图建立以人的主体性为框架的文艺理论时,有的观点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其中问题之一,就是认为“整个艺术接受过程,正是人性复归的过程——把人的应有的东西还给人的过程,也就是把人应有的尊严、价值和使命还给人自身的过程。”细读之后,有一些问题感到疑惑,提出来就教于再复同志和其他的专家、读者。

    1987年01期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 俄国形式主义论陌生化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樊锦鑫;

    <正>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发端的一九一四年就未来派诗歌发表的评论《词语之复兴》中,对作为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陌生化问题,作了纲要性的阐述:“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更新感觉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人感到石头是石头的。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

    1987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 ]
  • 朱彝尊词学理论

    金望恩;

    <正> 朱彝尊(1629—1709)是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诗词都有较高的成就。成为浙西词派的开山祖,在清词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朱彝尊的词学活动,始于中年。他说:“予少日不喜作词,中年始为之,为之不已,且好之。”(《书东田词卷后》)他从事词学活动主要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六岁这段时期,即布衣时期的后期和仕途时期的前期。这段时期正是他精力最旺盛,在社会上的声望日益提高,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他自从对词学发生兴趣以后,用功极勤,一边广泛搜集前人的词集,精选词章,与友

    1987年01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 ]
  • 孔子重视民间音乐

    刘镇玉;

    <正> 两千多年来,绝大多数人认为孔子对所谓“郑声”是持贬谪态度的。的确,在郑声问题上孔子是讲过几句话的,但是,这些话却由于后儒的作解作注或解注,添油加醋,似乎孔子完全视郑声等民间乐舞为“淫”乐和亡国之音而加以摈弃。事实到底是怎样呢? 古人的书面语言,因为竹木素绢的笨重昂贵和刀刻漆写的难于使用,多“寡其词,协其音”(清人阮元《文言说》),记载极为简炼。常被人们引用到的“郑声”的一段话,是记在《论语·卫灵公》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

    1987年01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弗罗姆的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

    孙名之;

    <正> 一、生平和理论背景弗罗姆(Eric Fromm 1990—1980)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犹太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值他的青年时期。德国的反闪族主义,战争的歇斯底里,激发了他对无理性行为的性质和根源的探究。他在海德尔堡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钻研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包括马克思在内的理论。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后在慕尼黑和柏林接受正统的精神分析的训练。1934年移居美国,私人开业,进行分析治疗工作,并先后在哥伦比亚、耶鲁、密西根等大学任教,最后执教于国立墨西哥大学。1980年逝世,弗罗姆既是哲学

    1987年01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 论社会心理学学科位置

    杨继本;

    <正>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位置问题,指的是社会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居于何一地位,同其他邻近学科处于何种关系之中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明确社会心理学的内容、范围、边缘和体系,它与邻近学科的联系和区分,借鉴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汲取其研究方法都有重要意义。对于加速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也有着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社会心理学的邻近学科主要是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学,还有文化人类学,

    1987年0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从教育系统特性看教育改革

    冯宇;

    <正> 一、教育系统的开放性我们先从开放系统的观点来看教育。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教育是由若干元素(活动)组成的相互有机联系的整体(过程)。根据贝塔朗菲的定义,如果在系统中不发生物质输入和物质输出(只有能量的可能交换),这种系统称为封闭系统。如果在系统中不仅经常发生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而且还发生物质的输入和输出,那末这种系统就称为开放系统。从教育活动的实际来看,教育过程总是先输入未经教育的(或未经某种水平教育的)

    1987年01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 ]
  • 读《岳麓书院山长考》

    王毅;

    <正> 蜚声中外的岳麓书院,千多年来相沿承袭,办学不辍,确为世所少见的“千年学府”,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个被国外一些学者称为“中国的国宝”的岳麓书院,不仅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良的学术传统。特别是近几年来,掀起了以岳麓书院为先声的书院研究的热潮。这股热潮冲过重洋,已经波及到太平洋彼岸。杨布生同志著的《岳麓书院山长考》就是这股热潮中涌出的一朵耀人眼目的浪花。

    1987年01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活动简讯

    沙流;

    <正>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三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最近在长沙召开,就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当前在当代西方经济学说评价问题上,还存在两种偏颇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西方经济学一无是处,彻头彻尾地庸俗和反动,从而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工作持否定态度,认为研究和介绍西方经济学将贻误我们的事业,另一种观点则走到另一个极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持有某种程度的迷信心理,将当代西方经济学视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圣药,持这两种观点的同志为数很少,他们都带有片面性。

    1987年01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洋务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周辉湘;

    <正> 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师夷制夷”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以引进西学、兴办实业、变法改政为中心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研究这一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传统文化矛盾和统一复杂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某些基本特征,看到我们古老民族背着沉重历史包袱艰难行进的一个缩影;对于我们继承历史遗产、破除传统惰性,无疑也有宝贵的启示。

    1987年01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蒋翊武非时务学堂学生考

    周秋光;

    <正> 被孙中山誉为“开国元勋”的蒋翊武,近年来已为学术界所注重,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和评介的文章,诚为可喜。但有的文章,将蒋翊武说成是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如《辛亥革命史丛刊》1986年第六辑所刊漫征《蒋翊武烈士传稿》一文即谓:“维新思潮在湖南蓬勃发展时,蒋翊武深感振奋,于1898年春游学长沙,就读于谭嗣同协助陈宝箴、黄遵宪、江标主办的时务学堂……”。还有一些已刊和未刊的文章亦持同样说法。探究这种说法的依据,多源于《湖南文史资料选辑》1978年第十辑所刊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万武所撰《记蒋翊武之死》一文后面的口述补充材料。在该口述材料中,万武自称:“我认识蒋

    1987年01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 隋唐时期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莫任南;

    <正> 隋唐对外开放,同西方各国建立起友好的关系。我国物质、精神文化不断西去,对西方文明有巨大贡献。西方各地物产和文化向东传播,于我国也产生过积极影响。隋唐是中外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现就此时期中西使节、商旅、僧众的相互往来,海陆交通的扩展,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影响等,作些考察。其中不乏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值得重视。隋统一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炀

    1987年01期 106-1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汉代俸禄制度的特点

    罗庆康;

    <正> 列宁说:“国家一直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机构,一直是由一批专门从事管理、几乎专门从事管理或主要从事管理的人组成的。人分为被管理者或专门的管理者,后者居于社会之上,称为统治者,称为国家代表。”这批人就是官吏。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有必要从农民身上榨取的无酬剩余劳动中分出一部分作为报酬,付给这批官吏;反过来,又纵容他们向农民榨取更多的甚至越过薪俸几倍的无酬剩余劳动。汉代也是这样,官吏俸禄的开支是很大的,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1987年01期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 ]
  • 彼得改革成功的原因

    陈利今;

    <正> 众所周知,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罗曼诺夫(1672—1725),即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在位;1721年起称“大帝”),是俄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著名的大改革家。对于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开拓型的大改革家、以及其改革为什么会成功的这样一些问题,至今却还没有人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1 彼得一世为什么会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开拓型的伟大改革家?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下列因素造成的: 首先,因为当时俄国的社会时代需要有彼得一世这样的伟大改革家的出现。在彼得生活的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初期,正是欧洲社

    1987年01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道德科学反思

    唐能赋;

    从本期起,本刊每期设学科发展新趋势研究专栏,望学者赐稿,以期引起热烈讨论。

    1987年01期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从逻辑的性质看逻辑发展的新方向

    罗剑辉;冯周卓;

    <正> 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从亚里士多德建立的逻辑理论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一般认为,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的科学,但对逻辑如何研究思维,是直接以思维为对象,还是借助某种中介来研究思维,过去则少有人追究,现代的逻辑学家们也是众说纷纭。这是一个关系到逻辑性质的根本问题,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思维是人脑的高级认知活动,是人脑的整体功能之一。尽管现代脑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已进展到过去从未发现过的精确度,但这些研究仍只是分析的,在这种研究中,人脑

    1987年01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全国近代汉语学术讨论会简讯

    晓露;

    <正> 第二次全国近代汉语学术讨论会最近在上海教育学院举行。国内有六十位专家和研究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主要就下面三个问题,集中展开了讨论。(1)近汉语上限下限以及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该不该鼎足三分问题。(2)《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等作品的基础方言问题。(3)近代汉语的研究方法问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讨论很热烈。近代汉语时间上的界限经讨论,意见比较趋于一致。认为上限定在唐,下限定在明末清初较妥。方法论问题讨论特别热烈。各位代表都谈了自己所娴熟的研究方法,彼此都受到较多的启发。讨论中对传统训诂学的方法,多数人认为应该继承其精华,但必须有所突破;对国外的新方法,只要适合

    1987年01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