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论心理的协同效应

    李仲涟;

    <正> “协同”的观念由来已久,其含义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合作、协调、同步和互补。早在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中被讨论过、应用过。“协同效应”能产生自组织,也早在1900年发现贝纳德流体时为人们所认识。但是,从系统及其进化的角度来集中研究协同效应,把协同效应提到方法性科学的高度加以概述,并揭示协同效应得以产生的机制,则是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Hermann.Haken)首开其端。哈肯于1977年正式出版的《协同学导论》(Synergetics),以及随后出版有关著作,为我们探讨各类系统的协同效应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并给予许多启迪。协同学

    1987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7 ]
  •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兼谈对“内因动力说”的一点看法

    邓京华;彭祖智;

    <正>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早已不是一个什么新的问题,但它却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以往,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它的理论基础,大都是以毛泽东的《矛盾论》,特别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著名命题来阐述的。但是,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和解释,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就产生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的有:“内因动力说”,“综合动力说”,“因果逻辑循环动力说”等。本文拟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作一初步

    1987年05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列宁社会主义监督理论的核心及其体系

    黄百炼;

    <正> 在十月革命以后的列宁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监督思想,对此,我国理论界作过广泛的研究。有的同志认为,监督是列宁用来发动人民群众检查、督促国家机关工作,防止官僚主义的一项重要措施;或认为,监督是通过工农参与国家管理,将议会制民主和直接民主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或认为,监督是发动工人对企业民主管理的一个步骤。这些观点都能够旁征博引,在列宁著作中找到似乎令人信服的论证。由此,我们便会联想到这么一些问题:列宁监督理论有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他的监督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是什么?弄清上述问题,不仅是完整准确地掌握列宁国家建设理论的要求,也是我们当前在改革和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需。

    1987年05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关于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周作翰;

    <正> 六月上旬,我带几名研究生前在郴州地区临武县土地乡作了关于建立村民委员会的调查。从实地调查中,深感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建制,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关于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在原则上,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一百一十一条已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村委会同乡镇政府的相互关系未作出法律规定。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又简明地规定了它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今年4月初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原则上通过的《村民组织条例(草案)》,再次肯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在理论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村

    1987年05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略论马尔萨斯《人口论》一个根据的出处

    申有之;

    <正>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是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的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他的《人口论》对世界学术界的影响,大大超过他的经济学著作;人们往往不知道他的经济学错误在那里,却牢牢地把他的人口论错误记在心上。但是,人们也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甚多。这里所查证的,有关他的《人口论》一个根据的出处,实际就是这样一个例证。一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已经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一般都集中在两个错误的原理上。

    1987年05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经济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陈贤昌;

    <正>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对各种经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现代生产的角度来看,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信息,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我们应当十分重视经济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重视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经济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一经济信息是指反映经济活动实况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的统称,它通过各种数据、文字和信号来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人们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正是凭借这些信息资料,去了解和掌握生产、经营情况,从而达到指挥生产、调节经济的目的。信息是由信息实体、信息传输和信息载体构成的整体。信息实体是指信息的内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谈话、通信、阅报、读书、看电影电视、打电话、发电报、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等,都是信息传输的方式;信息载体则是指反映信息内容的各种数据、文字、声波、光波等,信息的内容要通过信息载体才能显示和传输。

    1987年05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论恩格斯的人类起源动力思想

    鲁小兵;

    <正> 一按照长期流行的看法,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类起源的主要动力,即所谓“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实这种看法与恩格斯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思格斯的确充分论证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动力作用,但他从没有把劳动当作导致这一转变的唯一动力。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下简称《作用》)的开头提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可见,“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命题是“在某种意义上”说的。按照逻辑,加不加这一限定性状语其意义是不同的。不

    1987年05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 ]
  • 评价现代西方哲学的方法论原则

    涂成林;刘慧玲;

    <正>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由于受“左”的思潮的影响,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基本上采取相之门外、全盘否定的态度。近年来,我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在这种条件下,形形色色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也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来,而一些人对这些思潮不作具体的分析批判,盲目推崇,全盘肯定,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思想混乱。为什么在评价现代西方哲学时会出现这么两种左右摇摆的形而上学态度?我们认为,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对评价的方法论原则重视不够,掌握不好。有鉴于此,我们试图对评价现代西方哲学的方法论原则作一番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同时代的产物,它们所提出的种种观点和理论,固然

    1987年05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评弗洛伊德关于道德起源的思想

    张国珍;

    <正> 弗洛伊德在完成了其潜意识心理学和性欲理论的研究体系之后,把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推广到研究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本文专门评论他关于道德起源的思想。一、禁忌是人类最早的道德形式弗洛伊德颇清楚地证明,最早的道德体现在图腾制的禁忌之中。按照他的意见,图腾(totem)一般是原始氏族所崇拜和迷信的一种动物,并被视为这个氏族的祖先和守护者。崇拜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都必须尊重和保护自己的图腾,不得杀害和食用它,否则将自取祸害:生病或者死亡。他们男女之间还不准结婚和发生性关系,违者将受到全氏族人的严厉惩罚。这是因为他们认定大家出于同一祖先,具有共同的血缘关系。这个描述其实是其他科学提供的,并非弗洛伊德的发现和猜测。他的独到之处在于据此就得出结论说,图腾崇拜和族

    1987年05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 ]
  • 辩证逻辑的对象特征新探

    尹智全;

    <正> 辩证逻辑的对象的研究是辩证逻辑各个问题研究的关键。关于辩证逻辑的对象,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见解是:“辩证逻辑就是研究人们认识真理的过程中思维运动发展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或者简略地说:辩证逻辑就是关于辩证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辩证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它以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自身的规律、方法和形式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辩证逻辑是研究思维自身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辩证逻辑就是关于辩证思维规律、方法和形式的科学。三者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构成了辩证逻辑的科学体系。”上述关于辩证逻辑对象的见解,都既有

    1987年05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孔子让德论

    徐新平;

    <正> 让,就是谦让,它作为一种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自古以来,就备受肯定和宣扬。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许多人从现实生活的考察中发现:人们在理解谦让的含义和运用这一概念进行道德评价的时候,常常出现一些偏差或谬误。的确,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一些思想敏锐、才华出众、敢作敢为、富于开拓精神的人,往往被莫名其妙地视为骄傲自大;而那些处事恭顺、能力一般、世故园滑、缺乏锋芒棱角的人,却能得到谦让的美名。为什么会有这种以恭顺虚伪为谦让,以刚直诚实为骄傲的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与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思想意识?为什么人们长期以来对谦让的意义有一

    1987年05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汉代“无为”思想简论

    李生龙;

    <正> 汉代“无为”思想承先秦“无为”思想而来,但有它新的特点。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汉高祖到景帝末,“无为”思想被付诸实施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武帝建元、无光间《淮南子》和《论六家之要指》从现实情况出发,对先秦以来的“无为”思想作出了总结和发展;儒家独尊、黄老失势后,“无为”思想在政治方面巳无突破性进展,但在宇宙观和人生观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兹略述如下。一、黄老派实施“无为”后的成效及局限汉高祖初定天下,儒生陆贾就从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从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

    1987年05期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 ]
  • 国内第一部《赋史》出版

    武舟;

    <正> 本校中文系马积高教授所著《赋史》,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十二章,共四十七万字,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赋史》。赋是我国古代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体裁之一。它源远流长,篇帙繁富。《赋史》作者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将赋置于文学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并联系各个时代的文化学术思潮进行考察、研究,系统地阐明了从先秦至近代赋的流变发展和它与其它文学样式的交互影响,从而取得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1987年05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汤显祖的哲学思考

    黄仁生;

    <正> 汤显祖生活于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个时代,在政治上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在哲学上却是一个思考的时代。汤显祖不是一位哲学家,既没有系统的哲学论著,也未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但他却是一位极富于哲学思考兴趣的文学家、戏剧家。面对时代意识的巨大变异,汤显祖一生都在进行着哲学思考,并力图付诸他的政治实践和文学实践。他的戏剧创作不仅受到了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而且是他进行哲学思考的继续和深化。因此,考察汤显祖的哲学思考,对于认识《临川四梦》的立意主旨和艺术奥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汤显祖的哲学思考中,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探讨并不太多,但他对于人性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却是终身不懈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情”的理论,其主情的思想倾向实际上与中晚明人性解放的哲学思潮是一致的。不过,由于汤显祖个人的特殊经历和儒佛道思想给予他积极的和消极

    1987年05期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记忆的重建活动和记忆表象的艺术外化——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之一

    周涤尘;

    <正> 读罢郭沫若传记文学《我的童年》(下称《童年》),一个聪颖早慧、才气袭人、逞强好胜、落拓不羁的少年形象深深地印入我们的心田。人们在掩卷遐思之中不禁要问,郭沫若在远离自己童年生活廿余年之后,凭着什么记忆和灵感,将自己孩提时的生活、情境描写得那么真切,形象描写得那样栩栩如生?这除了他善于调动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之外,他在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创造性的重建,在对记忆表象实行艺术外化方面无疑都有些独到的地方。笔者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透过作家对题材的回忆中的选择、偏好,以及艺术加工等特色,分析他在调动记忆,在将记忆表象进行重组、加工和艺术外化方面的独特之处。

    1987年05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 ]
  • 论《虎符》的伦理主题

    陈永志;

    <正> 政治与伦理的交织, 更突出伦理的主题剧本的主题,可以从它的基本冲突去探寻。如果要问《虎符》的基本冲突是什么?人们恐怕会立即回答:那是在秦国侵略面前,魏王所代表的妥协投降与信陵君所代表的坚决抵抗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答案当然是不错的,但却是不够全面、不够充分的。我以为,《虎符》在妥协投降与坚决抵抗的冲突之中,结合着专制独裁与宽宏仁爱的冲突。按史学家们的说法,反侵略反暴政的思想,可统称为“德政”,而侵略与专制,可统称为“刑政”,因此,我们也可以用“刑政”与“德政”的对立,来概括《虎

    1987年05期 75-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

    郑宪春;

    <正> 中国与希腊都是文明古国,它们几乎同时告别原始社会而进入奴隶社会。恩格斯指出:“只有奴隶制才能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在太平洋的西岸,奴隶制同时也为中国的青铜文化创造了条件。不同的是,希腊文化孕育出了显赫的希腊戏剧;而中国,戏剧却姗姗来迟,“至元始有戏剧,如今所搬演者是。”(王骥德《曲律》)更何况,“中国没有西方那种悲剧。”(李泽厚:《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这不得不使人正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杂剧只能成熟于元代?为什么南戏的幼芽只能在远离教化的永嘉破土而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思索,前人多专注子政治和经济。诚然,这二者总会制约着

    1987年05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关于文学的“创造主体性”和“对象主体性”的关系问题——读《论文学的主体性》随想之一

    魏竞江;

    <正> 近年以来、刘再复同志有关文学理论的一系列文章,特别是长文《论文学的主体性》发表以后,引起广泛的关注。笔者本诸切磋琢磨的主旨,就刘文论述中所涉及的“创造主体性”和“对象主体性”的关系问题,谈些看法。刘文中在论述对象主体性问题时,曾列出过一种“二律背反”的公式: 作家愈有才能,作家(对人物)愈是无能为力; 作家愈是蹩脚,作家(对人物)愈有控制力; 作品愈是成功,作家愈是受役于自己的人物; 作品愈是失败,作家愈能摆布自己的人物。有的同志(似乎还不止一位)曾据此提出:

    1987年05期 86-8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白居易妇女诗——婚姻观探索

    刘兴;

    <正> 在现存的白居易2,806首诗歌中,涉及到妇女问题的不下百首,单在“讽谕”诗中,就有26首之多。如此关注妇女问题,在中国古代诗人当中,确属罕见。也就是因为这些诗,白居易受到了一些人的攻击与指责。与他同时代的杜牧在《李戡墓志铭》中,借李戡之口攻击这些诗是“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并恶狠狠地说:“吾无位,不得用法以治人。”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也说:“迨元日起而后将身化为妖冶女子,备述衾裯中丑态,杜牧之恶其蛊人心,败风俗,欲施以典刑,非已甚也。”今人裴斐在《无白雌黄》中则指责白居易“对待女性”“残忍与伪

    1987年05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 ]
  • 论扬琴技巧及其作用

    宋泽荣;

    <正> 演奏技巧的分类,在不同的乐器上有着不同的分法,归纳起来有二种:一是按弹奏的各种音型来分,二是按演奏方法来分,前者是从演奏什么出发来定的,而后者是以怎样演奏来划分,因此扬琴技巧的划分过去也是多种多样。有将音阶、分解和音、和音弹奏等音型归为技巧型,也有将手指、手腕以及结合臂的运用定为技术型。这些分类法虽然也触及到了技术,但是不全面,又不系统,对学习和掌握带来很大的不便。技巧乃技术熟练之运用,技术是一种统称,对某一技术的具体明确,分清哪些为技术性的并可以成为技巧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扬琴根据乐器的特点以及演奏的各种方式,按照演奏方法而分成八大类是科学的,既全面又系统,为学习者带来了方便,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扬琴的演奏技巧是运用本身的发音特点,即以点状式为基础的。因为发音形式是弹击一次发一次音响,不弹就没有声音,这既是该乐器的特点又是它的弱点,因为弹击的声音颗粒性很强,但余音很短,很快消

    1987年05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论蒲鲁东无政府主义的特性和根源

    江莹;

    <正> 恩格斯说过:“蒲鲁东在欧洲工人运动史上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以致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忘掉。虽然他在理论上已经被驳倒,在实践中已经被排斥在一边,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历史的意义。谁要是稍微详细地研究现代社会主义,谁也就应当研究运动中的那些‘已被克服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62页)蒲鲁东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思想体系,它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混合体。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经验表明,小资产阶级人口众多的国家,无政府主义就有孳生和传播的土壤。我国原来是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现在小生产方式仍然存在,无政府主义曾泛滥成灾。蒲鲁东是无政府主义的真正创始人,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曾产生过广泛影响。探讨蒲鲁东无政府主义的特性及其根源,对研究无政府主义,清除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仍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987年05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 ]
  • 汉隋之际的“起居注”

    刘隆有;

    <正>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史书中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一种形式。其内容主要是“录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隋书·经籍志·史部·起居注》)记事的方法则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必书其朔日甲乙,以纪历数;典礼文物,以考制度;迁拜旌赏,以劝善;诛罚黜免,以惩恶。”(《太平御览·职官部·起居郎》)也就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帝王的活动以及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行政大事。据《礼记》所载,西周和春秋时期,周天子和各诸侯国君身边,均有左、古史记其言动,“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古史书”,大事记于简册,小事记于木牍。开初,这种记

    1987年05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 ]
  • 张献忠在湖南建立政权的尝试

    陈权清;

    <正> 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李自成长期采用流动作战的方针,抗击明军的镇压,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然而这种流动作战表现出明显的流寇主义作风,攻城略地,随占随弃,忽视建立根据地以发展和巩固革命战争成果。但至崇祯末年,农民军在中原、江汉痛歼明军主力,改变敌强我弱局面之后,张献忠也开始意识到克服流寇主义、建立农民政权的必要性,因而相继在武昌、湖南、四川试建农民政权。本文主要论述张献忠在湖南建立政权的问题。一张献忠于崇祯十六年(1643)夏,乘李自成略定荆襄,威震江汉,左良玉望风顺江东遁之机,自

    1987年05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一战”时期工人运动中“左”的倾向

    黄艺农;

    <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在自己政党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成为支持革命政府,推动北伐战争的强大动力,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对此,史学界的论述颇多,本文不拟赘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战”时期的工人运动完美无缺了呢?不是的。我党当时尚处于幼年时期,而“一战”时期的工运又是党所领导的工运的第一个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左”的倾向便是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充分肯定“一战”时期工运历史作用的同时,正视这另一方面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战”时期工运中“左”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987年05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左权对军事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杨志超;

    <正> 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左权,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八路军最高将领。他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后勤等方面,都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一如何认识与评价战争,古今中外不少军事理论家长期论战,莫衷一是。即使是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曾起过很大促进作用的十九世纪普鲁土军事史问题的伟大作家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的性质即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问题,也始终未作过明确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左权正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深刻地论述了战争的本质。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左权就

    1987年05期 113-1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宋教仁学术讨论会评述

    郭汉民;

    <正> 为纪念我国近代民主宪政的先驱宋教仁诞辰105周年,由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省历史学会和桃源县政协联合发起,1987年4月5日至8日在湖南省桃源县召开了宋教仁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九个省市和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宋教仁及其友人的后裔共八十余人。举行这种专题性的、有国外学者参加的纪念宋教仁学术讨论会,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会议收到论文38篇,《宋教仁评传》一册。桃源县政协特为会议编辑了《宋教仁纪念专辑》,辑录了《宋教仁传略》、《宋教仁家世》、有关人士撰写的回忆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论文等计22万余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宋教仁的评价有不少偏颇之处,说他思想上是“二民主义”,组织上有闹分裂

    1987年05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释旦

    曾毓美;

    <正> 有关旦字的形体结构,历来说法不一。举例如下: 象形说此说流行的时间最长,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说文》:“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此后,高亨先生把“旦”字归入象形中的合体象形字(见《文字形义学概论》)。梁东汉先生认为“旦”字象太阳刚刚升起之意,是象形字(见《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会意说此说流行甚广,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旦,从日见一上,一,地也。会意。”他是把“旦”归入会意中的“字之部位见意者”,即“日”的部位在“一”之上,表示“明”的意义。台湾学者戴君仁先生的《中

    1987年05期 121-12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锐意创新 独具特色——读李维琦先生《修辞学》

    尹福;

    <正> 周秉钧先生主编的“古汉语丛书”之一,李维琦先生著的《修辞学》,最近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笔者读后,觉得该书颇富创新精神,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成就和特色。一、建立了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古汉语修辞学体系。汉语修辞学体系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和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此后的修辞学研究基本上是对它们的调整和修补。比较来说,李先生的《修辞学》在体系上作了两点突破。第一,取消传统的“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分野,重新区别为“一般修

    1987年05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宏观把握 微观剖析——《中国古代文学》丛书特点评析

    凌林;

    <正> 由湖南师大古典文学教研室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学》上、中、下册(上册:《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册:《唐宋文学》;下册:《元明清文学史稿》。全书共计80万字。下称《丛书》),已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年多了。在出版后的这些时日里,它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和读者们的好评,并巳被一些函大、业大、师范专科学校采用为教材。《丛书》是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之亟需,根据1982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和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关教学大纲的要求编著而成的。尽管因受上述大纲性质的限制,编著者的观点在一些章节还没有充分展开,但它却是熔作者廿余年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于一炉,既述且作、时有新论

    1987年05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