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哲学·伦理

  • 世界观何以就是方法论——毛泽东实践哲学的方法论解读

    刘景钊;

    毛泽东实践哲学的意义是通过其方法论得以彰显的。通过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性,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改造的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真正把实践哲学"改变世界"的主旨落实在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层面上。事实上,毛泽东实践哲学的许多命题本身就是方法。

    2009年06期 v.38;No.19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7 ]
  • 马一浮对熊十力《新唯识论》前半部之影响

    李清良;

    自1923年以后至1929年结识马一浮之前,熊十力在思想上已有两次重要变化,这决定了《新唯识论》初稿的基本思路是"以变易为体",即坚持一种非现成性本体论。但结识马一浮之后,后者却坚决反对这一思路,致使熊十力对《新唯识论》初稿渐生疑虑,并于最终决定修改此稿。由熊十力本人改定的前半部与主要由马一浮改定的后半部一样不再延续"以变易为体"的思路,而逐渐转向马一浮所主张的"变中见常"思路,即从非现成性本体论转向现成性本体论。这次转变实为熊十力自1923年以来的第三次思想变化。

    2009年06期 v.38;No.19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3 ]
  • 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伦理思想的应有视角

    李培超;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十分重要的伦理学经典文献,广为学界所关注。但是目前的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由于解读视角的差异所造成的纷乱。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伦理思想需要立足于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发展过程,立足于著作自身的整体结构,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

    2009年06期 v.38;No.194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5 ]
  • 消费伦理的瓶颈及其突破

    陈翠芳;

    针对消费主义引起的奢侈挥霍之风,建立和倡导消费伦理势在必行。但现阶段,由于经济发展形势和消费行为的特殊意义,消费伦理面临着几大瓶颈。各国以扩大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严重冲击着消费伦理;人们将消费理解为幸福和成功的人生态度对消费伦理产生强烈拒斥;消费活动的私人化特征使人们易将消费活动视为纯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从而对消费伦理冷淡和漠然。只有突破制约消费伦理的这些瓶颈,才能使人们对消费伦理产生广泛认同,从而增强消费伦理的现实性和实践意义。

    2009年06期 v.38;No.19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 ]
  • 布坎南宪政理论的伦理意蕴

    许冬香;李志强;

    宪政理论在布坎南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文在对宪政理论介绍的基础上,初步叙述和剖析了蕴含其中的丰富的伦理思想。即,一致同意:规则确立的道德前提,以人为本:规则的伦理宗旨,程序正义:规则的伦理维护,并在最后对该理论进行简要评论。

    2009年06期 v.38;No.194 26-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 ]

政治·法律

  • 转型社会和谐利益场的构建:制度功能与政府角色——量、向、质的分析范式

    李屏南;朱国伟;

    利益场是一个以利益为中心的生态空间概念,社会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利益场。社会转型是利益场在结构上"量"的变化;运行机制"向"的转型;发展价值目标"质"的重塑。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是通过利益场结构"量"的调整"、向"的改革,来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质"的要求。而作为利益主要干预机制的制度和权力的交互作用,通过引导、约束、塑造等功能确定利益场内"量"的公平性"、向"的合理性、"质"的规定性等诸多关节点,推动和保障着我国转型社会和谐利益场的生成。

    2009年06期 v.38;No.194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 ]
  • 列宁文献在我国的整理、翻译和出版——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刘志明;

    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对列宁文献的整理、翻译和出版虽然从未间断,但显得比较零星和分散。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列宁文献的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进入了集中统一规划的阶段。

    2009年06期 v.38;No.194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9 ]
  • 农民政治认同与抗争性利益表达

    彭正德;

    当代中国农民的绝大多数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属于"服从的抵抗",包含了较高程度的政治认同,其主要特征是: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具有高度的工具性,抗争行为所表达的利益要求非常具体,利益表达过程中抗争对象的层次比较低,表达利益要求的抗争手段一般是合法的、非暴力的。这种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对于推动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创新、促进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政治沟通、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农民抗争性利益表达的服从倾向根源于民主和民生基础上的政治认同。

    2009年06期 v.38;No.194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31 ]
  • 近十年来王稼祥研究述评

    张雪娇;

    近十年来,学术界对王稼祥的研究进一步拓展,涉及到他的外交思想、军事思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这些新观点、新成果,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王稼祥开辟了新的视角。

    2009年06期 v.38;No.194 46-4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0 ]
  • 合作主义政治秩序观的结构分析

    袁柏顺;胡稀贤;

    政治秩序是合作主义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合作主义的政治秩序观认为,在政治秩序的构建与维系过程中,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利益团体和利益团体成员,分别主导政治秩序的构建与维系、充当减压阀和秩序化的中介、被纳入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轨道,从而既具有各自的功能及特点,又相互联结与合作成为一个秩序体系。这一秩序体系不以竞争为核心,而是保持并体现了功能主义的典型特征。

    2009年06期 v.38;No.194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 ]
  • 侦查阶段律师调查取证权之理性思考

    任永安;

    调查取证权是刑事辩护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增加辩护方抗辩能力的有效路径。我国律师在侦查阶段自行调查取证权没有明确的规定,围绕新《律师法》修订实施后是否有所转变也存在诸多争论。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享有一定的调查取证权是必要的。侦查阶段律师的调查取证对象应当侧重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的事实"。

    2009年06期 v.38;No.19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 ]

社会·经济

  • 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我们目前知道多少?

    风笑天;

    对涉及第一代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现有调查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和解析,结果表明,现有的调查结果所描述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是一幅杂乱的图像。主要原因是不同调查的对象不同,样本结构不同。因此,现有调查结果都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描述了这一总体中的部分对象的生育意愿状况。要全面了解第一代独生子女整体的生育意愿,还需要更严格、更广泛的调查研究。

    2009年06期 v.38;No.194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4 ]
  •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浦东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桂家友;文军;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实践,上海市浦东新区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同西方二元结构的"经典模式"和国内典型模式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大体归纳出浦东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凭借政策优势,政府强力推动,以城市主导型发展为核心,倡导规划先行先试,注重管理体制和社会政策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2009年06期 v.38;No.19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2 ]
  • 我国转型期和谐阶层关系的建构:一个社会运动的分析视角

    朱海龙;

    阶层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核心和基础,是决定该社会和谐的内在要素。而社会运动则是社会和谐的最重要的外在表征,它折射、冲击、调整社会阶层关系。转型期我国阶层及其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以阶层为基础的社会运动逐步凸显。面对当前各阶层社会距离日渐分离并拉大趋势,要建构一个健康的和谐社会,则要更加关注底层社会民生的改善,更要维护底层阶层的政治、法律等权利,促进社会流动,增加中产阶层,推进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型,为社会运动的良性化运行创造社会结构条件。同时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对待各种社会运动并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与开拓的勇气兼收并蓄,吸纳各种社会运动的合理诉求,排除其不良成分,以一种制度化的手段逐步积累其进步成果则是促进社会阶层关系和谐的关键,进而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2009年06期 v.38;No.19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 ]
  • “富民强省”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可持续财政理论视角

    邓力平;胡巍;

    "富民强省",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湖南省情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我们基于可持续财政理论视角,从发展性和公共性两个角度论述财政政策应当如何为"富民强省"战略服务。

    2009年06期 v.38;No.19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农民微观经济行为对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湖南为例

    何文举;聂国卿;肖敏;

    将我国当前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农民的经济行为与农村环境问题结合起来,以农业大省湖南的情况为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因素形成的深层次外部原因,并运用外部性原理分析了如何促进农民非生态性外部行为的转变,实现我国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009年06期 v.38;No.194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 ]
  • 广义虚拟经济原理初探

    田大瑜;

    当今世界经济运行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看不见的手"来描述,更多的取决于与心理和精神需求有关的"看不见的心"。广义虚拟经济的本质是生活创造财富,生活对象化产生的信息等生活要素直接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拓展财富的生成时空。而当前虚拟经济发展的前提,便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财富观和支撑这个财富观的制度框架。

    2009年06期 v.38;No.194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 ]
  • 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2004~2006年的数据

    蒋雪湘;胡振华;

    通过对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证明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存在"相对市场力量"假说和"X效率"假说。并对提高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市场绩效提出了建议。

    2009年06期 v.38;No.194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3 ]

文学·语言

  • 论诗性主体

    仇敏;

    主体性是生命存在的结构性可能。它由本能主体、感性主体、信仰主体、理性主体、道德主体、审美主体等构成。诗性主体理应是人之存在最重要的结构,它既存在于和各种主体相关联的结构之中,又超越和凌驾于它们之上。诗性主体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权力和元话语,是保证文化艺术创造和幸福感、美感的最基本要素。现代人类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诗性主体,它是拯救人性异化的重要力量,是克服消费欲望和引导精神走向无限可能性的精神工具,也是保证现代人走向审美超越和艺术化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2009年06期 v.38;No.194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 福柯“异托邦”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周桂君;

    "异托邦"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参照"乌托邦"自创的一个哲学概念。从创立这术语之始,就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福柯关于空间的思考是由中国百科全书上关于动物的分类引发的。在涉及中国文化的问题上,福柯至少表达了两层含义:这种文化让西方人不安的混乱性质,即异托邦性质;中国文化又是乌托邦的巨大源泉。本文认为,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和谐,不是混乱,不存在福柯在《词与物》中所谈及的典型的异托邦属性,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是被想象出来的一个具有乌托邦属性的世界。将异托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一番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异托邦的含义,进而澄清西方对中国的误读。

    2009年06期 v.38;No.194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6 ]
  • “是否是”的多角度考察

    刘清平;储泽祥;

    文章在充分观察、深入研究、语值探求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对"是否是"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以探讨"是否是"的规范问题。文章指出:"是否是"的用法不是个别现象;"是否是"的使用有其内在的规律;"是否是"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与"是否"、"是不是"相比,"是否是"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因此,我们应对"是否是"的用法持肯定态度。

    2009年06期 v.38;No.19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 中国古代判词的表达艺术

    周秀萍;胡平仁;

    中国古代判词极具表达力和艺术魅力,其劝导和说服策略体现在以礼法和经义为据、引用典故或史实说理、从社会正义和生存伦理角度说理以及基于具体案情析理4个方面。而其修辞艺术主要表现为修辞格的运用、判词诗化、言辞和事实的润饰与剪裁等。

    2009年06期 v.38;No.194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 ]
  • 广告谐音成语新辩论

    吴靖;

    广告谐音成语现象蕴涵了复杂的"三维"矛盾冲突——传统文化的挑战与现代公众认同的矛盾冲突;语言文字规范与商业广告经济的矛盾冲突;传统修辞与广告修辞的矛盾冲突。这"三维"矛盾冲突是广告谐音成语现象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根源。

    2009年06期 v.38;No.194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9 ]

历史·教育

  •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中国的传播——纪念中译本首次出版八十周年

    李长林;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的部分内容,早在20世纪初即在中文刊物中有所引述。1923年蔡和森以《起源》为蓝本,写成《社会进化史》一书。到1929年出版了李膺扬译的第一个中译本,1941年出版了张仲实译的第二个中译本。此后,在1955年、1995年和2000年又出版了不同译本。在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运用《起源》一书的理论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2009年06期 v.38;No.194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 ]
  • 中国传统科学的核心理念与历史价值——兼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谷兴荣;姚启明;何哲;

    中国传统科学是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格物致知为核心理念来解释各种现象的,从而导致在讨论事物的本原、运动、发展时,只作判断、下结论,而不作论证的研究风格。格物致知导向研究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玄,距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差别越来越大。

    2009年06期 v.38;No.194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 ]
  • 论转型时期高校教师社会压力及其应对

    刘志成;孙佳;

    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处于急速的变革时代,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结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其作为社会人同样肩负着生活的重压,来自社会方面的一些问题成为了影响高校教师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使他们在社会变革、转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高校教师社会压力的主要来源,并相应提出了缓解压力的应对措施。

    2009年06期 v.38;No.194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 ]
  • 论新公共服务视阈下高校院系办公室人本管理

    许珍;

    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治道,强调以公民为中心、鼓励公民参与的理念与人本管理有着深切的契合。高校院系办公室呼唤人本管理,而且还需积极借鉴新公共服务的理念,突出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价值性,建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2009年06期 v.38;No.194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 ]
  • 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及其启示

    刘学兰;刘鸣;

    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历史悠久,内容广泛,特点鲜明:辅导目标的发展性和预防性,辅导理念的渗透型,教育资源的整合性,辅导人员的专业性,问题矫治的深入性,朋辈之间的互助性,多元文化的契合性等对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和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09年06期 v.38;No.194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0 ]

传播·读书

  • 3G时代湖南手机报发展对策研究——湖南手机报市场调查报告

    田中阳;王海刚;

    随着2009年3G牌照的发放,3G大规模商用在即。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的处理,分析了湖南手机报的市场现状,指出了3G时代发展的机遇及瓶颈,进而提出开发湖南手机报的策略,即:技术提升,手段多样;内容为王,创新求变;整合资源,塑造品牌;多元经营,移动增值;打造团队,培育人才;监管明晰,规范市场。

    2009年06期 v.38;No.194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7 ]
  • 女性媒介的文本冲突:角色冲突的表征——以《今日女报》为例

    李琦;

    女性媒介要同时扮演三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三者之间必然产生多重角色冲突,政治、经济与新闻专业主义,究竟谁掌控核心话语权?以《今日女报》为代表的部分女性媒介在政治话语、商业话语与专业话语的三重制约下,传播文本出现冲突与断裂也就在所难免。通过对声音的并存、女权的式微和文本的异化等三个面向的论述,我们可深入洞悉女性媒介传播文本在女性主义与非女性主义甚至反女性主义之间的巨大叙述张力,特定的话语场域决定了中国女性媒介只能在理想与现实的缠绕纠结中蹒跚前行。

    2009年06期 v.38;No.194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 ]
  • 学科综合,推陈出新——评《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尹红群;

    <正>毛泽东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的传统优势课题,在政治学、历史学、党史等学科领域均有丰硕成果。莫志斌先生新作《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是跨学科研究,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又一力作。毛泽东思想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其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前人所述毛泽东出神入化的管理艺术,多强调其"charisma"(韦伯概念,即魅力)。

    2009年06期 v.38;No.194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