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哲学

  • 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探论

    王泽应;

    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在深刻总结和借鉴国外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提出来的一种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发展伦理思想。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是继邓小平伦理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伦理思想之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它深刻而又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民生幸福"以及和谐共生等核心命题和观点,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理论,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先进伦理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2011年06期 v.40;No.20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 ]
  • 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观真义

    谭容培;牟方磊;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反映了他对存在之追问的深化,对此在存在可能性之探索的拓展,渗透了诗性运思的特质,这是与通常的语言观的根本不同之处。

    2011年06期 v.40;No.206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4 ]
  • 论工具改变交往——数字化生存的异化作用

    姚登权;

    交往工具影响交往方式,当电脑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时,网络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是跨越时空的开放性"场所",而且时空抽离还导致了时空的虚空化,虚空化不仅是具体事物的"缺场",而且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也从时空中抽离出来。它使交流双方变成一种符号,久而久之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习惯,反而对周围实体的人视而不见,使人的生活发生异化。

    2011年06期 v.40;No.206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8 ]
  • 论性、爱情和婚姻的统一

    李桂梅;

    性是人的自然需要,但性的满足在人类社会却是有规定的。婚姻是对人类的性行为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它成为有规律地过性生活的最好方式。性而且与爱联系在一起,两性的身体结合和精神结合达到完美的统一,夫妻的性欢娱升华为彼此强烈的倾慕和吸引,升华为高尚的爱情,由此形成性行为的新的道德标准,性、爱情与婚姻的高度统一。

    2011年06期 v.40;No.206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 ]
  •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伦理价值蕴涵

    唐建文;

    周恩来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外交思想。在其复杂的外交经历中,在其无数关于外交的演说和讲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内蕴的伦理价值。这些伦理价值包括对人类自由和解放的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对世界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呼吁。

    2011年06期 v.40;No.20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 ]
  • 海德格尔论艺术的本质

    唐晓明;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从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他在其美学思想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探讨了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他反对那种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互为本源的观点,为此他找到了一个第三者——艺术,并从艺术作品入手,通过对凡高的名画《农鞋》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艺术史上的"艺术之谜",即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在艺术作品中的自行置入。

    2011年06期 v.40;No.20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论马克思的学风观

    韩景云;

    马克思的学风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的思想指南。马克思的学风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科学研究要树立"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目标;必须坚持与实际斗争相结合的方法;科学研究绝无"捷径"和"坦途",必须坚持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必须"根绝一切犹豫"和"怯懦",具有坚韧不拨的毅力;坚持批判、继承与创新紧密结合的原则。

    2011年06期 v.40;No.20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 ]

政治·法律

  • 和平、战争与斯大林时期苏共公信力的提升

    吴家庆;卿孟军;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对外政策遵循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党和政府鼓舞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主导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对外政策忠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维护了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利益,为保卫世界和平与民主做出了新的贡献。苏联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正确立场,使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苏共公信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011年06期 v.40;No.206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95世妇会以来中国以公共政策促性别平等的新进展

    韩廉;韩自韵;

    1995年前后中国成功筹备和举办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对性别平等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取得了多方新进展: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性别公正明确成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将妇女发展作为公共政策问题纳入政府的重要议程,增强了公共决策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将男女平等确立为基本国策,从基本政策层面保障了性别平等;颁布实施了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国家总体发展计划促进了性别平等;建立了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立法决策有力保障了性别平等。这些为促进性别平等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1年06期 v.40;No.20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9 ]
  • 阶级动员与认同聚合:党在乡村社会的一种政策动员模式——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中心的考察

    彭正德;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国家对乡村社会有效的政治整合及政治管理的过程中,领导人民创造了"阶级动员—认同聚合"的政策动员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迅速而有效地推行党的农村政策发挥了重要功能。

    2011年06期 v.40;No.206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9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37 ]
  • 帝制中国女主政治的合法性研究

    米莉;

    尽管帝制时代的主流文化传统向来否定女性参与政治的正当性,但女主政治却一直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家事"—"国事"在政治概念上的模糊性、女主作为"天下小君"的地位设定、皇位继承制度的内在缺陷、意识形态对于"孝道"的推崇、"官僚君主制"的特殊政治体制,均是从不同层面上赋予了女主政治合法性的资源。但从本质上而言,女主政治并无终极意义上的合法性,而是具备了"过渡性""、不稳定性"和"个人性"的多重特征。

    2011年06期 v.40;No.20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 ]
  • 论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及其拓展

    李霞;曾长秋;

    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包括思想导引、政治驾驭、道德示范、法纪教育、心理优化、审美熏陶等;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进行红色资源内部要素的结构优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网络化拓展。拓展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良性互动,以及由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发展。

    2011年06期 v.40;No.20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27 ]
  • 禁止令:保安处分刑法化的试金石

    张勇;

    我国新设立的禁止令制度与国外保护观察等限制自由的保安处分相类似,是刑法意义上的保安处分,禁止令的根据在于适用对象的人身危险性,后者需要通过人格调查进行评估。适用禁止令应遵循法定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当性原则,法定性原则又可衍生出处分明确性原则和相对不定期原则。禁止令只是我国保安处分刑法化的开端,建议我国刑法设专章或通过刑法修正案系统规定保安处分体系,形成刑罚与保安处分并存的二元化刑法结构。

    2011年06期 v.40;No.206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40 ]
  • 法学视角下我国土地分类之完善

    唐双娥;郑太福;

    法律上,我国的土地分类主要按土地的用途和利益性质两个标准进行。按照用途,土地被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依土地利益的性质,土地被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2002年的《土地分类》(试行)中的土地分类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以生态功能为主的生态用地被作为"其他农用地"对待。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设12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也未将生态用地作为独立的地类。为此,法律应明确公益性用地的层次,将生态用地作为独立的地类,且为层次较高的公益性用地。

    2011年06期 v.40;No.206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8 ]

党史·党建

  • 20世纪60年代初期“借田渡荒”政策述论

    高其荣;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开展生产自救的过程中,湖南、福建、河南等省提出并实施了"借田渡荒"政策,即把属于生产队集体所有的一部分土地借给社员耕种,收获归己。这一政策为战胜当时的农业危机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2011年06期 v.40;No.206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

    姜正国;黄爱英;姜江;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新的基本路径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舆论环境、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人际环境、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环境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社区环境。

    2011年06期 v.40;No.206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1 ]

社会·经济

  • 中国特色社会质量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周小毛;何绍辉;杨畅;

    如何建构出直面中国社会问题、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质量理论,是社会质量研究中国化的重要任务。通过论述中国特色社会质量理论体系及其构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成,从而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质量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路径及意义。

    2011年06期 v.40;No.206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6 ]
  • 灾害救助中的志愿行动规范——基于网上记实的思考

    谢俊贵;叶宏;

    志愿行动是相对于规制行动而言的一种行动类型。按照帕森斯的"行动的自由意志理论",所有的行动都有一个规范尺度。因此,无论规制行动还是志愿行动,都不能没有规范。但是,志愿行动是一种与规制行动不同的行动类型,对于志愿行动,应该根据其特征来作出与规制行动有所不同的适度规范。不过,在灾害救助的特殊情境下,志愿行动也必须遵循紧急状态下的某些特定规范。

    2011年06期 v.40;No.206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 ]
  • 国内外对学习型社会研究现状评述及未来展望

    朱孔来;李俊杰;

    追溯了学习型社会的提出与发展历程,概述了国内外对学习型社会内涵和基本特征、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关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路径和措施、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等的研究现状和有关观点。目前学习型社会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理论研究深度不够,仍处于一种众说纷纭的摸索阶段;二是缺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典型模式、路径的总结归纳和推广应用;三是缺乏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研究。针对不足,建议今后对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理论上要继续深化,建立完善的理论框架体系;加强对构建学习型社会路径和典型模式的研究、对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政策法律保障的研究。

    2011年06期 v.40;No.206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8 ]
  •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困境与突围

    刘峰;

    我国在重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合作医疗恢复生机,发展迅速。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参合人口逐年增加,农民参合积极性逐步提高,对新农合的信心日益增强。但当前亦存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新农合的逆向选择明显、报销费用偏低、农民受益较小、医疗救助的范围较为狭窄、层次较低等现实困境。出现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不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各方参与主体执行不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外部运行环境的制约等。要实现突围,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加强管理机构与监督体系建设;多种途径筹集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积极推进农村医疗保障法制建设等。

    2011年06期 v.40;No.20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37 ]
  • 论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

    易培强;

    片面追求GDP数字和增长速度的偏向,给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亟需矫正。重速度轻质量效益的增长方式难以扭转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偏差、利益驱动、政府职能错位和政绩考评机制失当。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主要对策:真正转变发展观念,彻底摒弃唯GDP主义;调整利益格局,促进市场主体逐利行为相对合理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绩效考评机制和考评指标体系。

    2011年06期 v.40;No.206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8 ]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国家粮食安全

    张学浪;李俊奎;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举措。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种粮比较收益等方面的弊端相继凸显,不仅影响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甚至还可能危及到未来国家粮食的安全。为了实现国家粮食的长治久安,必须破除现存的瓶颈,构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长效机制。

    2011年06期 v.40;No.206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0 ]
  • 分配正义:历史、理论与实践思考

    毛勒堂;

    分配正义是基于正义的立场和视角对社会利益分配关系的伦理反思和价值追问,其核心内涵也是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嬗变的,人们对分配正义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的学科视野和价值立场。在当代中国,实践分配正义需遵循三个原则,即满足基本经济需求的"平等原则"、按劳分配的"应得原则"和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差别原则"。同时要警惕"粗陋的共产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权贵资本主义"的分配价值立场。

    2011年06期 v.40;No.20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8 ]
  • 现代多功能农业价值的政策论争及其发展

    周基;皮修平;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亦有生态、文化和旅游等功能。目前一些国家利用多功能农业巨大的潜在价值和正外部性加大对农业的补贴与保护,损害了农业出口大国的利益,引发了对多功能农业理念及价值的政策论争,焦点在于其到底是提供社会正外部性还是为农业贸易保护寻求理论依据。通过论争,现代多功能农业理念与政策在逐渐被接受,其价值在争论中不断提升。

    2011年06期 v.40;No.206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 ]

历史·语言

  • 古代湖南人才发展的五个波峰

    易永卿;陶用舒;

    古代湖南人才稀少,因而没有像近现代湖南人才一样引人注目。但在两千年历史长河中,湖南人才也曾有过高潮。三国时期、唐末五代时期、南宋时期、明代后期、清代中期,湖南人才相对兴盛,可称为古代湖南人才的五个波峰期。

    2011年06期 v.40;No.206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 ]
  • 民国时期西康边茶衰落的原因

    董春美;陈廷湘;

    见证了西南汉藏民族大融合历史进程的西康边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汉藏同胞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活化石。西康边茶业始于唐代,至民国时期,西康边茶业慢慢趋于衰落,衰落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原因,研究表明内部原因是根本原因,边茶业的衰落对当时西康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011年06期 v.40;No.206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 ]
  • 英汉中动构式的概念整合机制

    刘芬;白解红;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动构式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其语义、句法特征和论元角色及构句限制等方面,很少涉及中动构式的生成及其认知发生机制。本研究重新审视了英汉中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分析了中动句句法语义的冲突及融合,发现存在于人类概念结构中的状态意义和属性特征因其相似性发生跨空间的映射,并通过概念整合机制,形成新的概念:中动构式源于被动概念和主动概念的整合,是人们兼表状态意义和属性特征的理想选择。

    2011年06期 v.40;No.206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0 ]

传播·教育

  • “梦幻童话”的是与非——青春偶像剧的叙事策略及其对青少年受众的影响

    李琦;杨时梅;

    国产青春偶像剧以其契合受众的青春叙事与极富魅力的偶像建构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青睐,并给予青少年观剧过程中的亚文化狂欢感和身份认同。其热播有助于青少年观众汲取其中的美善伦理及健康婚恋观,有利于青少年获得娱乐休闲、排解孤独等心理诉求的满足,但其间传达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构筑的"拟态环境"也可能引导青少年追逐物欲、沉迷早恋与耽于幻想等。这也使得思考与追问当下偶像剧影像生产的精神旨归与文化意义成为有益且必须的事情。

    2011年06期 v.40;No.206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3 ]
  • 师范院校和谐文化建设引论

    李克勤;

    师范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母机,其学校文化关系到师范生的专业素质与情意发展,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达成与真正实现,因此师范院校文化建设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主题。师范院校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师范学科优势维持、强调突出艺术教育、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等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则要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注重人文精神培育、突出潜在课程的影响作用、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与合作等方面,以此促进师范院校文化的和谐、有序发展。

    2011年06期 v.40;No.206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